(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菲律宾理工大学团队获得排名第一的“杰出提案”。欣喜万分的队员与指导老师举着未能来到现场的队员照片上台领奖,分享喜悦。 张 剑摄图①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团队成员Ong Foh Vee正在瓦莱托比隆访谈社区居民,了解文化舞蹈的利用现状及遇到的挑战。图②图③参加现场调研的青年大学生,创意性地将自己的身影与希瓦古城融合在一起,表达对遗产保护的参与热情。菲律宾理工大学团队在伊富高梯田考察时与地方居民合影。澳门科技大学的队员结合妈阁庙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了新的IP形象“Mo-Mo”,并围绕气候变化议题设计故事情节。澳门科技大学的队员,在妈阁庙前考察防涝警戒标识。图④图⑤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青年是文明延续的未来。
2023年,来自亚洲1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青年,参加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实施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案征集”活动。随后,共有20支代表队和来自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山大学,召开了“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各国青年为文化遗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创意性解决方案。
马来西亚·瓦莱托比隆
瓦莱托比隆是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一处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记载和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图①)。
来自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的团队在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后发现,瓦莱托比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存在着空气污染、洪涝灾害和异常气温影响等挑战,以致当地的旅游业不断受到冲击。
为此,6名青年团队成员提出:可以通过发展教育旅游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和游客加深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同时加强客流引入、加大保护资金投入来解决现有问题。
越南·长安名胜群
越南北部宁平省的长安名胜群(图②)是越南及东南亚的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遗产地包括天然岩溶地貌、石窟、热带森林等自然景观,也包括众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宝塔,稻田与村庄。
气候变化背景下,该遗产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台风和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高温与潮湿环境滋生白蚁与霉菌对古建筑材料造成的伤害以及过度旅游带来的水污染状况等。
越南和平大学5名青年(图③)从优化遗产地排水系统、建立评估监测系统、定期检查遗址状况、加强游客文明旅游教育等措施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了积极建议,并呼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游客的保护意识。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
希瓦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名城,更有着“丝绸之路”沿线重镇的美称,建筑群主要组成部分有宫殿、经学院、清真寺和民居等,被誉为“中亚明珠”和“太阳之乡”,1990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剧烈的高温天气使当地建筑因干旱而产生墙体开裂、瓦片脱落等问题,从而对以建筑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造成破坏。
为此,来自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两国的5名青年大学生,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推动希瓦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键不仅要对建筑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更应该明确希瓦古城这一世界遗产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
5名青年提出了“希瓦古城保护利用的‘TCU’行动”,其中“T”代表Technology,即加强科技性手段对建筑群进行自然灾害预防性监测、加强建筑本体修复、建设文化遗产综合管理网络平台;“C”代表Creative,提倡以创意性思路推动旅游发展;“U”是Union,提倡联合社会民众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希瓦古城。
菲律宾·伊富高梯田
伊富高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科迪勒拉山脉,于1995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气候变化引起遗产地生态系统稳定失衡,打破了当地对梯田传统的保护利用方式,对居民的生活节律和遗产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出现了人口向外迁徙、梯田废弃、文化传承人缺乏等问题。
来自菲律宾理工大学等5名青年大学生认为,促进伊高富梯田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进行适应性干预,其中包括社区能力建设提升项目、建立梯田监测和评估系统、强化社区政府治理作用、加强梯田保护知识传播等。
中国·澳门妈阁庙
澳门妈阁庙是澳门历史城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台风、高温暴晒与空气污染等复杂因素对这一遗产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8名青年,从保护和利用两方面提出了保护设想,包括:利用传统工艺维护墙体与加固建筑并定期翻修屋瓦;避免文物碑文的进一步损毁和修复破损壁画。他们建议,依托妈祖文化村建设妈祖文化博物馆;同时还规划新的旅游路线,既实现游客分流,也在减轻承载压力的同时提升观光者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印度尼西亚·葛东松戈庙
葛东松戈庙(图④)是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岛的文化遗产。寺庙、石刻、碑文、雕像是葛东松戈庙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建筑的原材料主要是来源于火山岩。
葛东松戈庙代表了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悠久的文化历史。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温室气体增加、降雨量增多,导致寺庙磨损剥落、坍塌。
正在中国江苏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留学、来自印度尼西亚的4名青年(图⑤)从建筑维护、保护教育、规范游客行为、提倡可持续旅游等方面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思路。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山大学提供)
李贵清 徐 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