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瑰宝,是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8月4日,长沙县金井镇石井村党总支牵头,石井村团支部、关工委、妇联、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织30余名志愿者及中小学生前住石井村胖仔农庄非遗文化馆开展学习传承非遗主题活动。
“滚灯车起于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昭告天下,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将与民同乐,举办观灯节。百姓闻此,制作彩灯、花灯送进京城参加灯会……”当天,金井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乐华老先生把金井镇双江本地滚灯车、锣鼓亭子、火龙木狮、双江山歌等非遗的来历、典故向学生们娓娓道来,学生们兴致勃勃,听得津津有味。
滚灯制作包含了木工、纸扎、民间彩绘等内容。滚灯车结构分为八方内灯、八方外架、滚灯把、中心柱、灯座、木轮等部分。讲解完金井非遗项目及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后,志愿者分发了制作滚灯的篾条、彩纸、纸绳、浆糊等材料。“对边竹条长短要一样、平行对齐。”“这里需要用纸绳固定。”“这里的花纸要对称。”吴老手拿篾条、贴纸边演示边讲解,手把手教学生们制作滚车灯灯笼。学生们聚精会神,按照步骤,折篾条、捆纸绳、绑架子、贴彩纸……,大家相互合作,一起制作了五个灯笼。“我会做滚灯了,快过年的时候,我还要做一个,除夕晚上推着灯笼去讨糖粒子。”同学们提着自己制作的滚灯,满满的成就感,并十分期待除夕快快到来。
完成制作滚灯后,孩子们又迫不及待的想要舞滚车灯。“滚车灯时,腰要弯下去,一只手握滚把,用力稳住滚灯,左手推灯朝右转,顺时针方向推大圆,右手推灯朝左转,逆时针方向推大圆……”来到非遗文化馆外,吴老边讲解边示范滚车灯的技巧和要领。学生们四人一组,轮流练习。不一会,年纪大一点孩子就学会了,年纪小的孩子虽控制不住滚车灯,但也玩得不亦乐乎。“滚车灯太有趣了,很好玩。”六年纪陈子轩同学兴高采烈地说。
玩滚灯还意犹未尽,吴老又以当地七八十年代传唱的双江儿歌再次成功提起孩子们的兴致。“这首儿歌同时也是一首迷语,迷底是我们常见的水果蔬菜等,大家一起猜猜看。一估尖尖,二估团圆,三估打伞,四估捻拳,五估红艳艳,六估艳艳红,七估双对双,八估响叮当,九估一身毛,十估一身疮。”孩子们瞬间开启大脑搜索模式,“二估像是西瓜。”“三估肯定是蘑菇。”“十估是苦瓜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抢答,有猜对的,也有不对的,最后吴老一一公布迷底,还教了《月亮巴巴》《牵羊卖羊》等朗朗上口又具年代感的儿歌,并希望孩子们记住这些好唱又好听的儿歌。
据了解,近年来,金井镇按照省市县文件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与开发同频共振,现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长沙绿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项目2个(双江滚灯车、锣鼓亭子)、县级非遗项目2个(小花片制作技艺、双江山歌)。如今在镇村级文化活动中,经常开展滚灯车、锣鼓亭子表演,传统节日舞龙舞狮等,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助推了金井文旅产业发展。
此次非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辖区青少年了解了本地非遗文化的由来,体验了非遗的乐趣,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使青少年认知人类祖先的聪明才智,从而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敬畏心,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担当起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